1)第十二章 战斗力的核心_自建帐以来:罗马汗国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村外的空地上,两群人正互相对峙着。

  相公庙村的将近一百号人,在空地一角窃窃私语。马家庄的人则来了二百多个,都聚在空地斜对面,好些人都在来回张望着。

  张百户连忙小跑过去,大声问道:“老马,你们这搞什么呢?”

  “我还想问你呢。”马十柱也大声回答:“说好的回头一起演武,你们村单独跑这边干什么?”

  “那你们不也跑过来了么?”张百户自然不好直接解释,只能先反问道。

  “我们天天都出来练行军的。”马十柱不以为然:“这不是基本功么。”

  张百户没他能说,一时难以驳倒他,杨老百户只好亲自出面,走到坡底,说道:“我们村招待贵客呢,准备临时补个节目助兴的。十柱,你们就先继续去练习吧,这地方我们还得用呢。”

  “那我们这边,会的人也不少啊。”张百户不服气地说:“只是谁想到,你给人看这个啊。”

  而且,武器的效能远不止战时使用,平时的维护也非常重要。中原式的弩,是个很难伺候的武器,汉朝人能这么普遍地用弩,也是因为他们的制度完善。

  “而如果想省点事,我们只需要一根木棍。弓把固定木棍一段,弓弦每次都拉到木棍上的固定位置,把弦都挂在这儿的机关上,就能保证幅度次次一致了。”他说着,又掏了掏背包:“然后,我们就得到了一把弩。”

  “这么一大堆理论,还有长年累月的练习,就这么……‘咔哒’一下,就行了。”

  哪怕是在边境的烽火台,也要每天进行各种记录,称为“日作簿”,登记每天的各种活动。士卒们还要定时点验粮食、烽火燃料、武器,乃至医药,因为这些物资的储备,都有明确的规定,上司也会定期检查,并把结果纳入功绩考评。

  “不是,你这是干什么?”张百户惊讶地说。

  “一个弓手,几年都未必能练好。而一个弩手,几个月就能很熟练了。”他举了举手里的弓和弩:“哪怕不看力量和瞄准上的方便,只这些技术上的细节,就能看出为什么时间差距这么大了——最耗费时间的苦功夫,都这么给省过去了。”

  “我觉得,我们的思路可能不太一样。”马十柱解释道:“古人说,伱要是对着上等的榜样学习,估计也就能学到个中等水平,所以我们村里的人,都是照着百户的标准去教育的,这样才能当个好士兵。这不是谁会谁不会的问题,而是大家本来就应该都去学啊。”

  所以,对士卒的教育,对军队的组织,才是郭康认定最关键的地方。

  “我们打仗,得动脑子,用知识才行。哪怕训练的时候也是如此。要我说,只要了解的深了,都会知道这些知识的作用。”他说着,从旁边村民的背包里,拿出一张短弓:“大家对这种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