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420章 受宠若惊_巨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热门推荐:

 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讨论,雨果终于明白什么叫做“头脑风暴”了,一个小小的话题,就可以引发每个人思想里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;一个简单的技术,就可以引申出无穷无尽的相关讨论。

  动作捕捉技术第一次真正投入电影拍摄是在1990年的“全面回忆”,电影里阿诺德-施瓦辛格饰演的男主角经过x射线时呈现出全身骨骼状态的镜头,就是使用光学式动作捕捉技术完成的。

  在这项技术最开始的十年,更多是用来呈现特殊角色的真实动作,比如“魔戒”系列里的咕噜,比如“金刚(king。kong)”里的大猩猩,比如“星球大战前传”系列里的外星人,利用动作捕捉技术真实地呈现出这些特殊角色的拟人化动作,这是电脑特效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真实。

  但是技术发展到后来,逐渐从单纯的动作发展到表情,再到眼神,最后成为了表演捕捉技术。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表演捕捉技术来真实展现演员表演的每一个细节,为虚拟人物注入灵魂。

  想象一下,中国名著“西游记”完全使用表演捕捉技术来完成,不是特殊化妆,不是头套和假体,而是通过演员的真实表演,搭配电脑特效,完美呈现出来,将“西游记”的故事真正现实化,这将是多么波澜壮阔的一件事。

  表演捕捉技术完善之后,于是就出现了由本尼迪克特-康伯巴奇(be。cumberbatch)饰演的巨龙史矛革,由安迪-瑟金斯饰演的猩猩凯撒,也就是说,“侏罗纪公园”里出现的所有恐龙角色都可以由演员来完成表演——真正的表演,赋予这些虚拟角色真实的生命,展现逼真的表演,让电影更上一层楼。

  当然,从动作捕捉到表演捕捉,这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技术人员长达十五年时间的不懈研究和努力,而且在未来还会继续下去。今天这一个小小的头脑风暴只能说是开端而已,不过智慧碰撞之后所播撒下去的种子,此时却已经悄然生根发芽。也许,雨果在不经意间又推动了历史的发展。

  “看到这些小伙子们的热情了吗?”乔治看着站在一旁沉默下来的雨果,主动搭话说到。

  此时已经有三个人在桌面上摊开了图纸,迫不及待地在纸面上勾勒起来,完完全全的行动派,那图纸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线条看得雨果头晕眼花。雨果呵呵地笑了起来,“这真是一个很神奇的画面,你知道,我想起了十一年级的时候,一群极客们(geeks)聚集在实验室里,讨论着我们听不懂的话题。”

  此时的极客还是一个新生词汇,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对电脑有着无穷热情的古怪人群,由于此时电脑尚未普及,人们根本意识不到电脑对世界所带来的改变和冲击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