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九十四、再度出马_大宋不怂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海州就是现在的连云港,与应天府的距离有两个开封远,一来一回少说也得花上两天时间。好在高级干粮又造出来一些,去府库拿上便是,倒是不用专门再准备干粮。

  岳银瓶带着几个随从,回府衙里领了张浚开出的文书,一路东行奔海州找李宝去了。

  却说李申之在工地小山上的指挥部里,拉着邵继春继续掰扯工业革命的事儿。

  李申之说道:“邵兄你看,有没有可能,咱们把纺织品给搞起来,然后用机器生产纺织品,来代替瓷器的海外贸易地位?”

  宋人语境下的纺织品,是一个大类。古人的文章喜欢用单字,所谓纺织品,是纺、织、品三者的统合。

  纺是纺,织是织。

  纺,便是把自然中的纤维变成线;织,是把线变成布;品,表示这是一件成品。

  这样的解释看似一句废话,其实有其内涵。

  因为有的作坊只纺布织,有的作坊只织不纺。

  就拿邵继春来说,他理解中的纺织品的制造,是从诸如棉麻丝毛等原始纤维开始,经过线、布的整个过程,少了其中一样都不行。

  李申之的意图,是把纺和织这两个活儿都给干了。

  而纺织业发展到高级阶段,其中一项分支叫服装设计。还有一项分支,叫新材料的研发。这两项现在依然掌控在发达国家手中。

  邵继春抿着眉头捏着下巴,在那里思考这个建议的可行性。

  赵不凡插了一嘴:“纺织品有啊,丝绸不就是么。”

  听到丝绸,李申之眼前一亮,随之又一黯。

  或许是自己太急于推进工业革命,所以才一直想着走英国的老路。

  没有人能讲明白,为什么英国那样的路可以真的完成工业革命。

  但是在随后的数百年中,抄英国作业的都成功了(欧陆,米中),没有抄作业的都失败了(南美),甚至于还有国家从发达国家倒退为发展中国家。

  将视线放会南宋的现状,他们拥有具备垄断优势的贸易品:瓷器和丝绸。依靠这两种商品,宛如工业革命之后的英国纺织品,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米国的美元一样,收割着世界的财富。

  而偏偏这两种商品,都没有内生动力来推动机械化的变革。

  比如说丝绸,同样是纺织品,但相对于棉花来说加工难度太大。

  用早期不甚精致的纺织设备几乎无法自动化地加工丝绸。

  而瓷器就更是了,成熟的窑炉和老师傅才是核心竞争力。

  所以说华夏人点错了科技树,或许真的是历史对我们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。

  不是什么种族差异,不是什么制度差异,更不是什么思想的差异,只是选错了收割世界的工具。

  且不说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,至少李申之觉得,想要在宋朝开启工业革命,一定选准这个收割工具,这样才能让整个南宋的地主商人阶级将目光投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