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35章 前三和你们想象中的不一样_大秦万朝:金榜曝光了我的身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王莽看着空中的榜单,上面那硕大的两个并列的名字,不禁露出了满意之色。

  “不错,这个施世纶是个人物,回头把他的情况给朕弄清楚,若是何事的话,朕要重用此人!”王莽对身后的李元芳交代了一句。

  “陛下放下,微臣这就下去安排!”李元芳应了一声便立即下去安排。

  而与此同时,在大明王朝内的朱元璋,也在做着同样的事。

  虽然朱元璋没有听说况钟这个人,但既然能上这个榜单,肯定是有些本事的,当即便下令将此人升官。

  这时,空中的金榜绽放光芒,后面的名额也随之浮现出来:

  “十大断案神探榜第九名——海瑞(大明王朝),袁可立(大明王朝)”

  “奖励:粮草二十万!”

  海瑞(1514年1月22日-1587年11月13日),字汝贤,号刚峰,海南琼山人。明朝著名清官。海瑞一生,经历了正德、嘉靖、隆庆、万历四朝。

  万历十五年(1587年),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。获赠太子太保,谥号忠介。海瑞死后,关于他的传说故事,民间广为流传。主要作品:《治安疏》。

  袁可立(1562年4月25日-1633年11月12日),字礼卿,号节寰。

  他是睢州人,曾任苏州府推官、巡城御史、左通政、登莱巡抚、兵部侍郎、兵部尚书等职。

  袁可立为官刚正不阿,敢于为民请命,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。袁可立历经万历、泰昌、天启、崇祯四帝,为“四朝元老”,诰“五世恩荣”之赏。其代表著作有《弗过堂集》、《抚登疏稿》等。

  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八月,苏州府推官袁可立审结了一场轰动大明朝野的江南重案,这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“董范之变”,又称“湖州案”。董份,浙江乌程县(属湖州)人。明嘉靖进士,官终礼部尚书。欧阳一敬劾其党严嵩,诏黜为民。董份在官攀附权贵,居乡广占良田。“富冠三吴,田连苏湖诸邑,殆千百顷。有质舍百余处,岁得利息数百万。家畜僮仆不下千人,大航三百余艘”。董份之孙董嗣成本想让贫苦小民低价赎回自己的田地,以为善举,未曾想言行一出,立即引起湖州民众聚众哄抢闹事。

  董氏一案让当地主政官员大伤脑筋,“中丞惶遽无措”,召集浙江两台商议,最后决定征召袁可立前往处置。“公至,即博收讼牒往各邑理之,以杀其势”。又查得董家田产多以抵债或低价收购、接受投献而来。但董、范两家仗着万岁爷开了金口势不让人,要求官府严惩参与打砸抢的乱民。袁可立顶住压力,认为法不及众,劝董、范两家见好就收,竭力保护弱势民众,将少数为首施暴者“徐取一、二倡乱者抵法”,“巨魁势孤就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o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